是否觀察到世界各地有成就、有貢獻的人,
都在發揮自己的優勢智能、擁有強烈學習動機、並且勇於實踐夢想?
這也是吉思維優勢智能適性發展系統的目標、貢獻與價值。
在這裡,吉思維持續整理優勢智能X學習動機X實踐夢想X貢獻社會的各種資源和真實故事,無論是家長教養孩子、老師引導學生,或是同儕團體遊戲、個人自主學習,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激勵自己的學習標竿,讓人生有夢、築夢踏實!
|
智能教育學習百寶箱 >
優勢智能X動機X夢想X貢獻
主要說明 | 延伸閱讀 |
---|---|
一個以為自己很笨的小朋友,功課不好,父母沒辦法教,也沒錢補習,被分到放牛班。還好遇到因材施教的王老師,發現自己的數學優勢,這樣的激勵促使自己從放牛班一路成長,從師大畢業,擔任數學老師、國中校長,回饋母校、傳承並造福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你我都可以這麼做:看到孩子的優點和優勢智能,給予學習機會並因材施教,既使是分數落後的孩子,未來都會成為貢獻良多的社會棟樑! | 被收藏珍惜的 放牛班的考卷 |
一個地球億萬生物。一種米百種人。 每個人都有最擅長的優勢,千萬別浪費、也別懷疑, 認識自己、面對自己,勇敢地跟別人不一樣, 好好發揮自己的天賦優勢,把對的事做對、做好! | 請爬上那棵樹 |
" 人才的基本能力...最值得重視的,應該是多元軟實力,包括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意和思辯能力等。...軟實力,是從小就要開始培養的。 「精英」也不應該只有學術成就傑出的學生...精英可以是多元的。 " --- 蔣偉寧 | 十二年國教起跑 蔣偉寧:好學生應該留在社區高中 |
人生,不是只有分數。 考100分,不代表從此過著幸福、快樂、成功的日子。 考0分,也不應該自此背負笨蛋、失敗的標籤。 對孩子學習成果的評量,不是為了錙銖必較分數多少,而應是從評量中了解孩子懂得多少,引導孩子知道為何會做錯或有待改進、如何能夠做對或做好,協助孩子懂得學習,懂得運用,懂得從錯誤中改進,懂得從失敗中站起,讓孩子自己能夠不斷成長! | 不是每個孩子都該拿到餅乾 |
人生,不是成績考100分就會更美好。 人生,不是哈佛畢業、到知名企業工作才比較有成就。 人生,更不是賺得上億美金成為大富翁就會幸福快樂一輩子。 其實,發揮你的優勢智能 X 保持你的學習動機 X 勇敢實踐你的夢想 X 時時盡力貢獻社會,將帶領你開創真正有價值的人生! | 創新大師哈佛教授克里斯汀生: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
[人物 - 古又文、吳東治 - 設計師] 出身經濟弱勢家庭、小時候學校成績不佳、資源不夠、遇到許多挫折和困難,這是古又文、吳東治面對的真實人生,卻不曾是他們放棄的藉口。 古又文,喜歡畫畫、看漫畫,17歲立志服裝設計,從松山商職開始奮鬥,2010年在曼哈頓國際服裝競賽中拿下大獎。 吳東治,喜歡打電動、改裝摩托車,花蓮高工畢業、當兵後的20歲立志工業設計,2010得到德國工藝設計紅點(Red Dot)大獎。 古又文、吳東治找到自己擅長的空間智能天賦,立定志向並擁有實現夢想的熱情,半工半讀同時也努力自學,願意把困難當磨練、從失敗中學習,積極把握每一次機會,持續努力、堅持到底,終究開花結果,在社會中的設計舞台上發光發熱。 | 古又文、吳東治:窮孩子跳上設計舞台 |
[人物 - 史蒂芬史匹柏 - 電影導演] 你有可以發揮的優勢(如空間智能), 你有渴望想做的事(夢想如電影創作、導演), 不要因為學習障礙或環境等因素而限制自己或放棄機會, 要更勇敢、要更努力地,去做、去發光! 突破你自己,你也做得到!(訪談影片http://goo.gl/cMn7F) | 閱讀障礙 史蒂芬史匹柏:拍電影救了我 |
[人物 - 江振成, 陳則佑 - 廚師] 台中霧峰高工餐飲科的陳則佑,自有了夢想目標和學習標竿(米其林三星名廚江振成),不僅發憤圖強勤練廚藝,更勇敢毛遂自薦爭取機會。現在他苦練英文,預備明年畢業後到新加坡實習、向江振成請益,迎接實踐夢想的各種挑戰! | 他只寫一封信自薦 名廚江振誠收為徒 |
[人物 - 吳季剛 - 服裝設計師] 該怎麼教孩子? 吳季剛的媽媽想通一件事:"孩子所學的東西,如果不是他喜歡的,他永遠不會快樂,就沒有成就感,那我是不是要揹他一輩子?與其這樣,不如讓他學他自己想做的,他舒服,我也舒服。" 看看她怎麼做?多元智能怎麼說? 1. 給予適合孩子的方式、環境 -> 因為每個人的個性、興趣和優勢智能都不同! 2. 給予適合孩子的要求或最低標準 -> 因為每個人的優勢智能不同,擅長的也不同,當然不可能大家樣樣都一百分! 3. 給予孩子應有的基礎教育,並持續培養的孩子天分 -> 找出孩子的優勢智能,因材施教,就是栽培孩子的秘訣! | 吳季剛母親:栽培他的天賦,也栽培他的視野 |
[人物 - 吳旻璁 - 公車司機] 吳旻璁,台中市優良司機,充分發揮語文智能、人際智能、肢體動覺智能和空間智能,以創意、幽默和關懷的行動證明: 職業無貴賤,行行出狀元。擔任公車司機,不只是會開公車而已,也能夠創造價值、服務眾人、貢獻社會! 除了按讚,下次搭公車,別忘了跟司機說聲:謝謝! | 台中市公車 歡笑86 |
[人物 - 吳寶春 - 冠軍麵包師傅] 要當麵包師傅或廚師,當然要練技法。但是要成為傑出的麵包師傅或西餐廚師,絕對需要把語文學好,才能精進自己的能力。 為了實現夢想,吳寶春師傅白天工作、晚上研發,還不忘持續自學。冠軍,是他20多年的努力! | 吳寶春想在國際舞台上 用英語詮釋他的麵包人生 |
[人物 - 李昌鈺 - 鑑識專家] 喜歡觀察周遭人事物?喜歡推理思考、玩益智遊戲?想成為偵探、調查員、鑑識專家? 向李昌鈺博士學習,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發揮自然觀察智能和邏輯數學智能,鍛鍊"成為神探"的能力! | 李昌鈺教你觀察力:從翻垃圾桶起 |
[人物 - 李斯特 - 音樂家] 要成為傑出的音樂家,不只是苦練演奏而已。 因為對音樂的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慾,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 "努力自學,從查字典開始,一步步掌握各國語言,大量閱讀文學、哲學、藝術各方面著作"。經年累月的深厚涵養,都是李斯特創作的素材與靈感,鞭策自己成為真正的藝術家。 近200年的愛樂者們都可證明:他做到了! | 自學的重要(李斯特、德布西) |
[人物 - 沈芯菱 - 少女公益家] 因為強烈的學習動機,因為想幫助更多人, 她從12歲開始,一步步地實現夢想,且影響力不斷擴大!沈芯菱說: "成功,不是你贏過多少人,而是幫過多少人。" | 少女公益家改變300萬人 |
[人物 - 貝佐斯 Jeff Bezos - 亞馬遜 Amazon 創辦人] 2010年貝佐斯Jeff Bezos於母校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典禮演講,鼓勵年輕人善用自己的天賦,做出對的選擇。 “你們是一群擁有許多天賦、能力的人。你會如何善用自己的天賦?做出哪些選擇?你會放任自己怠惰,還是追隨熱情?你會服從教條,還是堅持創新?你會選擇安逸人生,還是服務與開創的人生?你會在批評之下屈服,還是堅持信念?你會在犯錯的時候矇混唬騙,還是認錯道歉?你會在遇到逆境時放棄,還是堅毅不屈?你會是個嘲諷者,還是個建造者?你會用傷害他人的方法展現聰明,還是寧願選擇善良?” | 貝佐斯:你的選擇,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 |
[人物 - 林良 - 作家] 已經88歲的林良爺爺,是發揮語文智能、不斷透過閱讀學習、實踐創作夢想、貢獻社會的典範。從19歲開始投稿,堅持創作70年,雖然自己曾經歷戰爭和困苦,但是創作中總是將生活中的美好經驗轉化成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都讀得懂的溫暖和感動。 林良爺爺鼓勵孩子們:學習自己有興趣的東西;要有自動學習的習慣;利用閱讀多學習一些學校功課以外的東西,多接觸不同的領域,要打開自己的視野。 對於教育,林良爺爺說:注意每個孩子,給他們不同的教法,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允許孩子多玩玩,並鼓勵孩子去學習自己有興趣的東西。 | 林良 淺淺的語言,深深的幸福 |
[人物 - 林書豪 - NBA籃球員] 達到目標的快樂,可能比自己期待的短暫。 實現夢想的過程,可能超乎自己想像的艱辛。 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無論處在高峰或低谷,始終謙卑感恩、忍耐堅強,持續努力向前、做好準備,必能逐步實現夢想、創造人生的價值! | 哈佛小子 林書豪 Jeremy Lin |
[人物 - 為末大 - 日本男子四百公尺跨欄記錄保持人] 在學習、考試、比賽、工作、實踐夢想目標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挑戰、失敗和挫折。日本男子四百公尺跨欄記錄保持人為末大認為不放棄自己、沒有逃避、下定決心再站起來的態度和意志,比起是否贏得勝利更為重要! 為末大:"當要跨越這些比較高的欄架時,十個孩子當中就有五個人會跌倒。可是,當我設定了「一開始跳不過去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多試幾次也無妨」的狀況時,本來在後頭慢吞吞地跑著,看似有所遲疑的孩子就會鼓起勇氣,開始重新嘗試,一旦有人成功了,就會有其他的人接著嘗試,最後每個人至少都能跳過一座比較高的欄架。一開始難免會跌倒、會感到疼痛,但是挑戰過幾次之後,障礙就不再是障礙了。" | 不要放棄自己:奮力站起的瞬間,自信就來了! |
[人物 - 殷允芃 - 天下雜誌群創辦人] 北一女畢業,第一年沒考上大學,但也因此讓殷允芃發現自己的個性與興趣,在重考最後三個月決定轉為文組。殷允芃說: " 因為有這一段,所以我很幸運,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興趣與優缺點在哪裡。從我的經驗來分享,年輕時認識自己很重要,然後照著興趣走,會比較happy "。 了解自己,做自己擅長且喜歡的事,就會快樂又有成就! | 殷允芃:希望,在「人才」肩上 |
[人物 - 馬志翔 - 演員、導演] 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馬志翔,以KANO球員奮戰不懈的精神、自身演而優則導的成長經驗,勉勵學生: 1. 對夢想要有永不放棄的信念 2. 趕緊訂立目標,當夢想的行動者 3. 即便失敗,記取教訓,面對下一個挑戰,就會有前進的力量 4. 未來是可以規畫的,精采的活出自己 5. 以善待人,莫忘初衷 | 「KANO」導演 馬志翔勉學生:永不放棄夢想 |
[人物 - 馬祥原 - 汽車修護] 板金的夢想,讓一個人從苗栗到國際舞台! 被視為後段班學生的馬祥原,原以為自己未來頂多就是承襲家業開個修車廠,但改學板金後,確定板金更適合自己的方向,不僅性格穩定下來,學習馬達更是火力全開,持續研究、練功,出國比賽得雙金牌,陸續獲得奧迪、保時捷等國際大廠委託,提供專業汽修培訓服務。接下來他希望造就更多金牌人物,他認為肯學最重要! | 把自己當半杯水,才能隨時往裡倒 |
[人物 - 笹本恆子 - 攝影師] 好奇心、夢想、行動,有沒有年齡限制? 看看這位97歲好奇心女孩的答案: 1914年生,26歲成為日本第一位女性報導攝影師。 當相近年齡的人都已選擇退休, 71歲的她重返攝影師工作,再造自己的人生舞台, 至今97歲,全心投入工作,想做的事情還有一大堆! 「如果沒有夢想,人生就結束了! 咚咚咚,我要拍到心跳停止的那一天!」- 笹本恆子 | 97歲好奇心女孩 |
[ 人物 - 許芳宜和年輕後進 - 舞蹈家 ] 喜歡跳舞嗎?成為舞者(舞蹈家)是你的夢想? 那你的肢體動覺智能和音樂智能的一定很棒! 許芳宜,小時候自認成績不好、長得不漂亮,對自己沒自信,跳舞是她最快樂的時刻,19歲才敢許下成為舞者的夢想。畢業後,雖然不敢開口說英文,實現夢想的決心促使她勇敢地隻身到競爭激烈的紐約,經歷多年孤單、苦練、挫折和考驗,成為瑪莎.葛蘭姆舞團的首席舞者。 國際舞台閃耀的明星,選擇回到台灣,將她的夢想化成貢獻,讓台灣的孩子們知道:「生命不會停止,身體不會停止,夢想就不會停止。跳舞的孩子都是下了很多層決心才決定繼續跳下去,我想讓他們知道,希望能傳承,夢想可以繼續。」 追求夢想並努力排練的年輕舞者說:「父母曾經反對我學舞,但現在我跳出了一點成績,父母的態度也漸漸轉為支持。」 通過甄選、嚴格培訓的年輕舞者,在許芳宜眼中,「這群舞者不是最有天份,也不是條件最好,但潛藏的堅持基因卻是最有機會改變自己與創造未來。」 認真學習、追求夢想、貢獻所能的每一位,我們一起加油! | 生身不息──遇見許芳宜,夏日午後的排練室風景 |
[人物 - 許芳宜 - 舞蹈家] 許芳宜老師,以自己成為國際知名舞蹈家的人生歷練,鼓勵孩子們:「把握自己的專長,創造出自己發揮的空間!」許芳宜老師說:「自己到了19歲才發現自己的夢想,希望這些在偏鄉的孩子早一點探索自我,因為,不論環境如何,只要有夢想,就能夠突破困境!」 | 舞蹈家許芳宜 鼓勵偏鄉學生舞動精采人生 |
[人物 - 許春蘭 - 昆蟲解說員] 遭受挫折、曾經迷失、活得半醉半醒的許春蘭,因為生命力充沛的小昆蟲,燃起"成為專業解說員"的夢想,翻轉自己的人生。 許春蘭說:「連一隻小螞蟻都那麼認真生活,我更應該珍惜自己」。許春蘭下定決心戒酒,揹著相機在大自然中趴趴走,勤奮學習昆蟲世界的各種知識,樂此不疲,更成為人氣昆蟲解說員。 發揮自然觀察、肢體動覺、空間、語文智能的許春蘭,找到了自己的舞台。開始,永遠不嫌晚,你也做得到! | 昆蟲救了她 酗酒女變人氣解說員 |
[人物 - 郭瑞年 - 物理學家] 傑出女科學家獎得主、曾與諾貝爾物理獎擦身而過的郭瑞年教授,自幼對物理就有濃厚興趣,喜愛挑戰數學難題,22歲時對物理現象、原理深深著迷,立志投入研究。 郭瑞年說,母親曾認為讀物理是很辛苦,建議應選擇一條安全的路,看到我在物理的興趣,認為只要做的好,就放心讓我自由追逐夢想。郭瑞年鼓勵學生活著一定要有夢想,長輩的角色是協助孩子朝夢想前進,陪孩子發掘自我興趣及專長,提供穩定及安全環境,讓孩子長大。 郭瑞年認為,從事科學並非為了得獎,而是在探究過程中,看到努力獲得成就,發現新的科學,了解自然物質界,進而改善生活、讓品質更好,科學應用於生活很有樂趣。建議對科學有興趣、有天分的後輩,遇到瓶頸時不要逃避,可看其他科學家傳記,挫折是讓自己成長的動力。 | 傑出女科學家郭瑞年:懼怕就去瞭解 |
[人物 - 郭瑞祥 - 教授] 恭喜你,終於沒拿到A! 在台大任教18年,深受學生歡迎與尊敬的郭瑞祥教授,最擔心的反而是"每科都第一名的好學生"。 他曾經也是"第一名好學生",一路從建中、台大,念到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博士班,每科都拿A。但是有一科,無論他如何用功努力,就是無法達到。他的教授反而開心地恭喜他:「你從今日起,再也不必為拿A而念書,可以放膽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從資優生到郭教授,經歷許多意料之外的生命操練,結合管理與人生經驗,告訴學生、職場人士、尋找方向的你我,人生除了成績之外,還有更重要的:勇敢做唯一的自己! | 台大教授郭瑞祥的人生管理學:勇敢做唯一的自己 |
[ 人物 - 陳文郁 - 西瓜大王] 西瓜大王陳文郁爺爺,從小就立志投入農業工作,希望幫助更多農夫因為有更易栽種的種子,有更好的收成和收入,改善農家生活。 「一粒種子,一個責任,無限希望」,是陳爺爺的熱情所在。 陳爺爺一生奉獻農業,單單是西瓜就培育出280多種西瓜品種(包含世界第一顆無子西瓜),另外大家愛吃的聖女小番茄、蜜世界哈密瓜...等1000多種也都是陳爺爺綠手指的傑作,讓世界各地的人都能享受更鮮美香甜的蔬果。 陳爺爺和每一位辛苦的農夫們,我們感謝您! | 西瓜大王陳文郁:真正幸福的人,是能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
[人物 - 陳彥博 - 極限運動家] 陳彥博,2008年磁北極大挑戰650km 歷屆最年輕成功完成選手,熱愛挑戰超馬極限運動,成為環境冒險家是他的夢想。 為了實踐夢想,他以自律和膽量超越恐懼和失敗,持續進修鑽研運動知識讓自己更專業,甚至願意一手包辦寫企劃、找贊助。 持續實踐夢想的過程中,他發現: 「夢想不是一個人的事,當你專注在追求你的夢想時,你可以帶給更多人正面的力量,幫助到更多人去改變自己,這才是夢想」! | 零下40度的勇氣 |
[人物 - 傅美慧 - 國際技能競賽美容職類金牌]。傅美慧,基測69分進入高職讀美容科,終於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目標,勤加練習考取美容美甲證照,並保送屏東科技大學。2013年代表參加在德國萊比錫舉辦的國際技能競賽,連闖10關、擊敗20個國家選手,拿下台灣選手參加美容職類有史來的第一面金牌! 傅美慧說:清楚自己的志趣後,要為自己讀書。半工半讀分擔家計的她,奮發圖強的動力和夢想是:讓媽媽有更好的生活、開美容美甲店、到法國深造、進修念到博士、回台教美容。 | 基測69分,也能出國比賽拿金牌! |
[ 人物 - 楊登淵 - 音樂家] 楊登淵,並非出身富裕家庭,為了實現成為音樂家的夢想,他不顧家人反對,靠打工完成音樂學業,29歲登上國家音樂廳。 因應升學需要,他訓練學生準備考試以取得入學資格,但是學生不想再練習的心情同時也澆滅他的熱情。在現實(收入和生活)和理想(熱情和夢想)之間,他選擇實踐理想與夢想這一條困難的路,並繼續為下一次機會做好準備。 對於音樂教育,他有著理想,希望能夠影響其他人,讓更多人對音樂有興趣、玩音樂,讓音樂更蓬勃發展。能夠實現這樣的理想和影響力,是他成就和快樂的來源。 | 音樂家的早餐店 |
[人物 - 楊筱薇 - 英語教師] 雖然小時候在班上成績總是吊車尾,也曾因成績不好被同學欺負,但是喜歡交朋友(人際智能)的楊筱薇在英文這個科目(語文智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父親愛聽英文廣播(正向的學習環境),加上又是國中新學的科目(擁有學習機會和學習動機),楊筱薇用盡方法積極學習,並勇於參加比賽,雖然沒有得獎,但是楊筱薇的努力和表現,獲得兩位英文老師的肯定(建立自信、增強興趣)。 把興趣和工作結合,成為英文老師(語文智能X人際智能)是楊筱薇的夢想。高職畢業的她,願意從熱愛英文的櫃檯小妹開始做起,努力自學、把握機會、累積經驗、超越挫折,多年來踏實逐夢,2010年被紐約時報評選為最佳英語教師。 實踐夢想,貢獻自己的能力,在非營利機構幫助來自各國學生建立運用英語生活的能力,帶給她的是無價的成就感和無限的快樂。 | 吊車尾學生 奪紐約時報教師獎 |
[人物 - 賈伯斯 - 蘋果公司創辦人] 賈伯斯(Steve Jobs, 1955-2011)很早就發現自己喜歡的事,持續學習、連結及創新,並且堅持所愛、堅持改變世界的夢想,既使遭遇許多挫折和失敗,也不怕從頭開始。 | 賈伯斯於史丹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畢業典禮演說 |
[人物 - 鈴木一朗 - 職棒選手] 我的優勢智能是肢體動覺智能, 我的夢想是成為職棒選手, 我有高昂的學習動機,持續學習、不斷練習, 現在的我實現夢想,支持我的家人朋友們也到場為我加油, 在職棒選手的舞台上,我會繼續努力! | 鈴木一朗:我的夢想 |
[人物 - 趙慕鶴 - 活到老,學到老] 朋友:「老趙,⋯⋯你都要死了,還學什麼電腦?」 老趙:「可是,我現在還活著啊!」 75歲背包客勇闖歐洲,91歲空大畢業,93歲到醫院當了二年志工,98歲碩士畢業,101歲在香港辦書法展,去年為清大辦鳥蟲體書法義賣募得百萬元,捐清大「旭日獎學金」幫助清寒學子,今年105歲開始博士班先修課! 老趙:「我知道我可以的」 | 百歲翁趙慕鶴 清大修中文所博士課 |
[人物 - 齊柏林 - 攝影家] 一個人的夢想,不只是為了自己。 一個人的夢想,可以有更大的格局、更高的視野。 齊柏林的夢想,感動更多的人看見台灣! | 看見台灣 |
[人物 - 劉大偉 - 動畫師] 全班65人,每回考試都是倒數第二名的孩子,長大可以做甚麼呢? 印得密密麻麻的課本,對小時候的劉大偉就像是一條條黑色蚯蚓。補習了還是考不好,彈鋼琴又練得很痛苦,唯一開心的時刻,就是每天晚上上床後拚命畫畫。 直到13歲,他終於得到肯定與讚美。一位美術老師看到他天賦,說:「大偉,我相信你一定做得到!」、「你有著獨一無二的藝術才華!」、「你必須有很大的勇氣來活出你自己。」「你是最特別的!」 劉大偉得到支持,更加堅持與努力,成為第一位進入美國迪士尼總部動畫團隊的台灣人(少數東方人),現在創業成立動畫公司,也是為了實現夢想,並做出熱血的事幫助別人。 劉大偉說:每個小孩都有老天爺給予的不同天賦,我們只需要很仔細的把天賦找出來,好好的發揮利用,每個小孩都可以是一顆鑽石。 | 倒數第二名的動畫師 |
[人物 - 盧蘇偉 - 少年保護官] 盧蘇偉,8歲時得了日本腦炎以致腦功能部分受損,傳統智力測驗結果智商只有70。充滿挫折與淚水的求學路,因有父母和姊姊的肯定與協助,得以堅持不放棄,甚至花7年考5次大學。 進入大學遇到馬教授,透過進一步的測驗發現盧蘇偉的天才:雖然記憶理解能力不好,但邏輯分析及創造思考能力很厲害! 盧蘇偉運用自己的優勢能力學習,成績突飛猛進,並以第三名成績大學畢業。他以自身經歷和專業,選擇擔任地方法院少年保護官,至今20餘年,演講著作無數,協助並激勵許多孩子找回自己的路。 盧蘇偉始終相信:「絕對沒有笨的小孩,只有不一樣聰明的小孩;也沒有學不會的小孩,只有學習方法不同的小孩。」 | 看見自己的天才:一個智商70少年調查官的成長 |
[人物 - 蕭敬騰 - 金曲歌王] 蕭敬騰,優勢智能是音樂智能和肢體動覺智能,然而受限於閱讀障礙,他在學校"不被看見",青春期更成為別人眼中"叛逆的壞孩子"。 在校外鬼混的時候,因有少年輔導組志工的陪伴,讓蕭敬騰覺得溫暖、有安全感。少輔組志工除了理解、認同他,還提供機會和舞台讓他發揮音樂才能,蕭敬騰終於明白:「我是有用的人,原來,我不是社會的負擔,還可以幫社會做很多事情」! 蕭敬騰如今仍繼續朝著他的音樂理想一步一步邁進,更以過來人身分熱心公益,希望提供兒童和青少年脫困的機會,幫助年輕人早點找到人生的出路! | 恭喜金曲歌王,蕭敬騰! |
[人物 - 戴金鼎 - SUPER教師] 擁有肢體動覺智能強項,如打球、舞蹈,也是一種聰明天賦,也有適合自己的聰明讀書方法。 擔任籃球教練並榮獲SUPER教師獎的戴金鼎老師表示,自己中學曾是品行不良的學生,因為貴人幫助,啟發他的人生志向,因此他把教育當作報恩,希望幫助更多孩子找到人生目標! 戴金鼎老師以自身經驗幫助學生,告訴孩子「品德第一、讀書第二、球技第三」,更希望讓社會大眾知道,會打球的孩子不一定就不會讀書! | 恩師苦心相勸 放牛班孩子變SUPER教師 |
[人物 - 魏德聖 - 導演] 魏德聖導演的生命和電影作品都很精彩! 孩子已經讀小學的魏導演,對孩子的期望是:「我一直退伍之後,才明白自己的將來想要做什麼,我覺得很可惜,台灣的教育沒有辦法讓孩子更早探索自己的興趣,了解自己的專長。我在這方面遭受挫折,花了太多時間做沒有目標的學習。 所以我希望孩子在人格上,在學習上能夠自由、能夠早一點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我覺得這很重要。我幸運的找到了,可是有多少人到四、五十歲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得到的是什麼? 人有目標的活著,才會懂得忍耐。...我覺得教育應該提早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專長,建立自己的目標,這件事非常重要。」 | 魏德聖:奇蹟,要先相信才會發生 |
[人物 - 蘇達 - 演員] 覺得自己又矮又胖、舌頭短講話又結巴、功課不好又沒人緣? 那是國中時期的蘇達。 蘇達長大後,搖身變成電影「賽德克‧巴萊」中的花岡二郎。 戲劇化的人生,因為他勇敢追求夢想: 自告奮勇參加朗讀比賽,發揮模仿天分(肢體動覺智能),努力學習標竿,改善口語表達能力。 參加比賽獲得冠軍,不僅增加自信,更發現自己有「莫名其妙的才華」。 立定志向當職業演員,10年來堅持在劇團奮鬥,獲得演出賽德克‧巴萊,更獲得肯定。 面對一群高中生,蘇達說: 「不要看輕自己,追求夢想、建立自信,就能活出精彩人生。」 | 蘇達演成長故事 要學生追夢 |
[人物 - Angela Ahrendts - Burberry執行長] 32年前,大學剛畢業的Angela Ahrendts,帶著她的核心價值、夢想、真心和信仰,獨自一人飛到紐約,展開實踐夢想的奮鬥旅程。Angela告訴自己:「我不要到了將來才後悔,當初沒這麼做。」 32年後,她不僅實現自己的夢想,更以CEO之姿帶領英國百年精品Burberry全球6000人以共同的夢想齊心努力,突破2008年金融危機,市值成長兩倍。並將於2014年加入Apple公司。 2010年,50歲的她以自身經驗鼓勵大學畢業生:認識自己、擁有品格(信仰和核心價值)、克服恐懼、勇敢夢想,既使經濟環境艱困,機會總是存在! | From the Heart 你的心,是你最好的嚮導 |
[人物 - Brad Cohen - 老師] Brad Cohen 小時候常常被誤解,甚至受到嘲笑、責罰...。幸而一位校長的幫助,使他被全校師生理解及接納。成為「自己從未碰過的好老師」自此是 Brad 的夢想! 帶著一生的朋友和老師「妥瑞氏症」,Brad 必須面對許多挑戰,包括讀書寫字要比別人耗費更多倍的時間、長大面試教職工作時被23所學校一次又一次地拒絕... Brad 堅持不放棄,不僅成為師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更當選全美最佳教師! | 叫我第一名 Front of the Class |
[人物 - Christine Ha - 盲眼廚神] 32歲的Christine Ha,10年前因自體免疫疾病感染視神經而逐漸喪失視力,看東西「就像在充滿水氣裡的浴室裡照鏡子一樣」。 近乎全盲的她,愛食物、愛吃、愛做菜。為了完成「獲得廚師裙,成為下一個廚神」的夢想,她暫時放下碩士論文,報名參加廚神比賽。 有人質疑她上電視參加比賽是在耍噱頭,會把自己的指頭切斷。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她必須在不熟悉的爐具和環境中,靠著自己敏銳的手感、口嚐、鼻聞及腦中的記憶和影像,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烹飪任務。 在評審、參賽者及觀眾面前,她不僅用行動證明自己真的會煮飯,更以決心毅力克服重重困難,連闖20關贏得當季比賽冠軍,實現廚神夢想! | MasterChef 比賽第一位盲眼廚神 |
[人物 - Daniel DeLeon - 海洋研究] Daniel DeLeon將音樂的熱愛進一步拓展到聲音科學,運用機器學習技術來追蹤瀕臨絕種的鯨魚,辨識出藍鯨和長鬚鯨的叫聲。科學家們得以深入研究鯨魚的遷徙模式,瞭解人類可能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廣泛影響。 Daniel 說:“我在物理課學到聲波如何傳播到我們的耳中,真的很不可思議。這些聲波能夠影響我們的情緒,讓我們感到開心或是亢奮。” “鯨魚是用聲波互相溝通,就跟我的父母初次相遇時是透過音樂交流一樣。這讓我回想起他們的音樂,並意識到那有多重要。” “我從沒想過要當一名科學家,也不覺得自己有這方面的才華。但我對這個世界乃至於整個宇宙充滿無限的好奇,也因此點燃了我對科學的熱情。” | 認識一位愛好音樂並運用機器學習技術研究海洋的年輕人 |
[人物 - Janet Echelman - 藝術家] 如果你想成為藝術家,大學畢業後申請7所藝術學校都被拒絕,你還願意繼續往夢想邁進嗎? Janet Echelman 既使無法如願入學,仍以藝術工作者身分繼續努力創作。10年後,好不容易得到獎金可以遠赴印度舉辦畫展,作品卻沒在開展前送達,她必須在印度當地迅速生出新作品。面對問題,她在海邊發現答案:大家習以為常、當地居民謀生用的漁網,成為她的創作靈感,也是最有創意的素材! 自此之後,Janet Echelman不僅持續發揮她的創作天分(空間智能),更不斷精進自己,從傳統手工和雕塑藝術跨越到建築、高科技材料、工程等研究,解決實現構想時會面臨的挑戰與限制,終而將腦中奇特創意變成一個個真實坐落在許多城市、美麗又隨風飄逸的藝術作品。 發揮你的優勢智能,你也能突破困難、解決問題、實現創意夢想! | Janet Echelman 作品 1.26 |
[人物 - J. Georg Bednorz - 科學家] 以高溫超導研究獲得諾貝爾獎的比得諾茲(J. Georg Bednorz)的分享: * 求學時期是影響他一生研究最重要的時期,鼓勵學生不要太重視名次,應該找出自己的興趣,努力從事,就能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 每一個人出生時都是科學家,即使在探索新事物的過程中出錯,也是一種經驗的累積,學生應該在求學的時候培養創造力與好奇心,打破固有的想法與觀念,才會有突破。 | 諾貝爾獎得主:學生,別太在乎名次 |
[人物 - John B. Gurdon - 科學家] John B. Gurdon 15歲時,生物科學成績是全班最後一名,被同學譏笑蠢蛋,甚至一位老師還寫下報告認為他根本不可能成為專家、是浪費時間。 但他沒有因為一時成績不佳或被嘲笑而放棄自己的夢想! 他的優勢智能和成為科學家的夢想引領他學習和生涯方向,用生命投入的堅持和努力讓他得以實踐夢想並貢獻社會:29歲時發表突破性的基因研究報告,並於今年(79歲)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你也想成為科學家嗎?別被成績名次限制你的夢想! | 少年時被罵蠢 64年後得諾獎 |
[人物 - Jonas Salk - 醫學家] Jonas Salk從小對大自然和人性的一面很感興趣,他的願望是幫助整個人類,因此立志進入醫學院,努力學習成為醫學專家,並投入研究工作。1952年他研發完成沙克疫苗,加上後續沙賓研發的疫苗,幾乎終結了小兒痲痺症(骨髓灰白質炎),目前全球大部分國家早已根除,僅9個國家有零星患者。 面對食品安全、伊波拉病毒、全球暖化,你要如何解決這些挑戰呢?開始行動吧! | 沙克疫苗發明人、美國實驗醫學家、病毒學家 Jonas Salk 100歲誕辰 |
[人物 - Lars Peter Hansen - 經濟學家] 大學生問: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如何學習、人生規畫?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教授韓森(Dr. Lars Peter Hansen)答:"大學對他很重要,高中時他是壞學生,以為不能進好大學。建議在大學除了本科的專業知識外,要把統計、數學、寫作等基本能力學好,然後找出自己真正喜歡的、有興趣的領域,認真學習,堅持到底,一定會有所成就。 不只是國家、全球經濟,人的生活中也會遇到許多黑暗時期;就如同他當初在研究時遇到瓶頸,就感覺是在黑暗的隧道中行走,分不出方向,看不見出口。保持研究的熱情,才能找到隧道出口的亮光。" | 韓森:保持研究的熱情 |
[人物 - Martin Luther King - 牧師、民權運動領袖] 馬丁路德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於1963年8月28日發表著名演說"I Have a Dream",隔年美國通過民權法案(Civil Rights Act of 1964),結束黑白種族隔離政策。 你的夢想,有一天也能推動社會進步、影響世界歷史! | 馬丁路德金恩博士:我有一個夢 |
[人物 - Muhammad Yunus - 社會企業家] 尤努斯 (Muhammad Yunus) 是經濟學教授、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更是發揮邏輯數學智能X人際智能X內省智能,運用所學所能、實踐助人夢想、貢獻社會的模範。 36年前尤努斯發現用他身上的美金27元就可以幫40多位貧窮婦女還清高利貸。一般銀行不願意借錢給窮人,促使尤努斯開辦銀行(Grameen Bank),專門低利借給窮人(尤其是婦女),幫助他們脫離貧窮。 實踐夢想並不容易,尤努斯要從問題中找解答、要面對社會的強烈質疑和不屑,要每天都堅持做對的事。35年後,借貸幫助超過850萬人,這些人幾乎都是文盲,因為得到幫助和支持,他們的孩子有的已經成為醫生、工程師和教授。 尤努斯的想法非常符合吉思維 [優勢智能X學習動機X實踐夢想X貢獻社會] 的精神:*每個人都有天賦和才能。不必懷疑每個人的能力和價值。*找出自己這輩子要成就什麼,做怎樣的夢想,如何去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夢想。*賺錢,是實現人生目標的手段,但不是人生的目標。*人類的進步,需要想像力來帶動,只有夢想家 (不是專家) 可以帶來社會的改變。*每個人都可以是創業家,釋放創業的能量,創辦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 我們都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與價值,終有一天會實踐夢想、貢獻社會、改變世界! | 尤努斯台灣演說 - 一個人 可以改變世界 |
[人物 - Nick Vujicic - 生命鬥士] 既使沒有四肢,還是可以發揮優勢智能、持續學習、擁有夢想,做許多有貢獻的事。學習力克用生命展現永不放棄的精神! | 人生不設限:我那好得不像話的生命體驗 |
[人物 - Randy W. Schekman - 科學家] 2013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謝克曼(Randy W. Schekman):"獲得諾貝爾獎需要一個漫長累進的過程,你只看到我獲獎的那光彩的一刻,但你並不知道,我在這領域中已經打滾了35年。...就我的研究經歷看,最能激發創造活力的是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與課題,而非別人告訴你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有很多中國學生,他們天資聰穎,後天勤奮,專業知識紮實,但似乎缺少一點獨立性,以及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心,但這種好奇心和獨立性,恰恰是科學研究中不可少的元素。這弊端在開始階段不明顯,但越是到研究後期,隨著研究不斷深入,你會覺得越來越孤獨,懷疑自己的能力和方向,沒有這種近乎偏執的好奇與獨立的精神,你很難攀登上科學的高峰。" 吉思維老師說:獨立性及創新的能力,應該是未來教育的重心之一。如果真的能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才有一輩子努力的動力,以及突破困難的決心! | 不恰當的激勵會損害科學研究 |
[人物 - Temple Grandin - 畜牧專家] 星星的孩子,也是我們的孩子。星星的孩子,只是看世界的方式不太一樣。 Temple Grandin (1947年生)快四歲時才會說話。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她,知道自己是古怪的孩子,然而她得到媽媽及老師的"因材施教",藉由她的專注力及興趣導引至更深入的學習,啟發她的天賦。 她充分發揮自己特殊的優勢 - 專注、圖像思考,運用於空間及自然觀察智能,且積極勇敢地突破許多道學習及人生的門(關卡),於1975年得到科學碩士(1989年得到畜牧博士),並因為她的創新發明改變了美國男性主宰的牛仔世界 - 超過1/3的畜牧業使用她的設備及管理系統! 如今,她持續分享自身經驗及能力,投入自閉症、學習、及動物研究。 這個世界,需要每一個人、需要不同的思考、不同的能力! | 世界需要不同的思考 |
[人物 - William E. Moerner - 化學家] 小時候喜歡玩收音機、化學實驗的威廉.莫納爾,長大後以三維奈米顯微鏡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獲獎的莫納爾將繼續發展"看得更小"的技術,並幫助有志從事科學研究的年輕人,為人類帶來更好的生活。 莫納爾以自己大學攻讀電機、物理與數學三個學位,研究分子物理、分子生物領域之經驗,鼓勵年輕人不僅要從"失敗中學習",更要"跨領域學習",運用不同領域的知識發現可能的答案和新的解決方法。 | 莫納爾:跨領域學習 |
也許你認為自己不是讀哈佛、打NBA的料, 但你可能還不知道自己將會成為拔出石中劍的勇士! You’ll never know until you try. 找出最棒的自己! | You’ll never know until you try. |
不再製造無法思考的下一代,從你我開始 - 探索自己/孩子/學生的優勢,為自己的品格素養、興趣、能力及實踐夢想目標而學習! "通過考試是他們最關心的事,結果就是學生考試過了、拿到文憑、到下個教育階段、然後再拿到文憑,可是事實上他們什麼都沒有學到,也將過去學到的都忘光了,更不用說對這個世界有什麼了解......你的心完全沒有機會及時間停下來思考,思考的時間是培育個人想法的溫床,這些個人想法會慢慢轉化成對某個領域的興趣,進而提供你在學術上或是個人生活上成功的動力。" | 一種剝奪年輕人時間讓他們無法思考的「教育」 |
"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你不能成就某些事;既使是我(老爸,也不可以)。 如果你有夢想,就要保護、捍衛它。 那些自己無法做到的人,會跟你說:你也一樣不行。 如果你想得到某些東西,就去實現它。" --- 當幸福來敲門 Pursuit of Happyness | 電影:幸福來敲門 |
父母是孩子的伯樂! "我們還是可以從林書豪與其家庭的例子,學習到如何幫助孩子及早尋得自己生命的價值,引導合適的道路,接納他們的跌倒與失敗,並繼續鼓勵他們完成自己的夢想。這可能會是一條與他人不一樣的路,無法馬上有清楚的結果可以期待,但我們卻可以與孩子一起經歷生命中真實的歡笑與淚水。" --- 王道維 | 豪小子的父母 才真不簡單! |
失去學習動機,不應該是學生受教育後的結果。 教育,應該回到學習的本質。 | 十二年國教 高中教育應回到學習本質 |
吉思維幫助學生有學習的動機與夢想, 吉思維鼓勵老師有教學的熱情與使命; 吉思維看到越來越多的有志之士為下一代而努力! 最近的熱門文章,台大電機系葉老師分享他的方法: 「如何讓學生有熱情跟動機學習?」 | 葉丙成:沒有不想學的學生 只是你給的動機不夠 |
成為「智慧創做者」:"不僅能動腦,也要能動手;不只有專業,更要跨領域、重團隊、能實作、有熱情,還要鍛鍊一顆無懼失敗的心。" | 教出不怕失敗的一代 |
有了夢想,行動的力量將超乎所想! "緬因州冒險家喬納森.特拉普在美國時間9月12日乘坐370個大型氣球吊起的小艇起飛,飛越大西洋。如果他成功完成這次長達4000公里的旅程,將成為首個利用氣球飛越大西洋的人。 這不是特拉普首次異想天開,他在2010年5月成為利用氣球飛越英吉利海峽的第一人,在2011年則成功飛越了阿爾卑斯山。而這項最新的挑戰大約需要用6天的時間來完成。在這段時間裡,他將一直飄浮在6000-7500公尺高的高空,依靠一隊氣象專家的建議來應對複雜多變的天氣!" - Discovery頻道 | 真人版《天外奇蹟》 |
有個孩子,不管怎麼努力,還是不會認字、也不會寫字,甚至被其他人嘲笑... 但是他勇敢面對,運用他自己獨特的方式、發揮他獨特的天賦,克服萬難!他的名字是... | 電影:心中的小星星 |
考上台大,讀了科系卻沒興趣?成績總是拚不過? 無論就讀台大或任何學校,無論名列前茅或補考重修,每位學生都需要認識自己,探索自己的未來方向。 這門人生必修課,其實可以從小開始輕鬆預備,而不是填志願或畢業就業前才倉促思考。 國內外諸多研究證實: 了解自己的天賦、優勢和興趣,擁有夢想和目標,學生會願意投入心力學習和實踐,並擁有良好的自信、樂趣和學習成效。適性發展的人,對自己的人生也更滿意! | 台大生沒信心?對未來沒有規畫?台大校長楊泮池推動改革「中繼課程計畫」 |
考試成績不代表未來成就。千萬別因為考試,"養成孩子害怕犯錯的性格"、"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只會照本宣科,不懂自己思考",更不要以考試分數來決定你的科系和工作,導致有所學或工作非志趣的感嘆。 擁有知識很重要,但是考試考不出你的優勢智能、考不出你的興趣,更考不出你的夢想。然而,當你(以及家長和老師)知道你的優勢智能和夢想,就可以引動、建立、強化更多考試考不出的能力。 用你的優勢智能、考試考不出的能力、和夢想,選擇適合你的科系和工作,一步步達成人生夢想! | 顏擇雅:考試考不出來的能力 |
你有可以發揮的優勢(如音樂智能), 你有渴望想做的事(夢想如站在舞台上唱歌), 不要因為身體或環境等因素而限制自己或放棄機會, 要更勇敢、要更努力地,去做、去發光! 你聽見你自己,我們也聽見你! | 被欺負的13歲男孩的天籟歌聲及夢想(英國星光大道達人秀) |
你有可以發揮的優勢(如音樂智能、肢體動覺智能), 你有渴望想做的事(夢想如彈琴、跳舞), 不要因為身體或環境等因素而限制自己或放棄機會, 要更勇敢、要更努力地,去做、去發光! 你看見你自己,我們也看見你! | 電影:逆光飛翔 Touch of the Light |
你有可以發揮的優勢(如邏輯數學智能), 你有渴望想做的事(夢想如國際科展、找到方法解決問題), 不要因為年齡、考試或環境等因素而限制自己或放棄機會, 要更勇敢、要更努力地,去做、去發光! 發現你自己,你也做得到! | 吳承儒 14 歲的高鐵科學家 |
你/妳還在背書嗎? 擅長邏輯數學的印度人,怎麼教育學生、怎麼挑戰傳統呢? 學知識,不是為了填鴨考試背多分,而是為了應用於生活、解決問題,成為真正有智慧的人! | 電影:三個傻瓜 3 Idiots |
努力行動,才有機會實現夢想。 找到可以發揮潛能的方向,勇往直前吧! | 戴勝益:讓小孩有夢想,先斷他的後路 |
" 希望孩子能擁有探索世界的熱情,以及在自律的習慣中培養耐心與挫折容忍度。這種熱情,不會是來自於想獲得什麼好工作或賺大錢這種太具體的目標;而是能回應自己的興趣與天賦,同時對這個社會或世界能有所貢獻。" --- 李偉文 | 帶孩子到有魚的地方 |
"快樂學習,不等於沒有挑戰,關鍵在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 教改17年 如何走出台灣的困境? |
我們一家,每個人有不同個性,也有不同的優勢能力。 既使是天生的優勢能力,還是要鍛鍊,才能精進。 無法壓抑自己獨有優勢能力,總想要完成任務、實現夢想。 我們發揮各自優勢,團隊合作,突破困難,打擊罪犯! 你我都是超人特攻隊! | 電影:超人特攻隊 |
我們每一位都能讓教育不一樣!嚴長壽先生認同並引用多元智能理論,強調每個人都應該發揮自己的天賦,而 "教育必須是為青年人照亮未來的探照燈,而非重複過去的後照鏡。 教育不應是倒滿一壺水,而是點亮一根蠟燭。" | 嚴長壽:教育不一樣 |
"我們愈是體會到當今社會主流價值對人的扭曲與壓榨,就愈有需要設法通過教育的過程,把自己的下一代從這個主流價值的牢籠裡解放出來。因此比以往更不可妥協地,教育的首要和最終的目標,必須是讓每一個不同稟賦的人,通過教育的過程,找到他可以實現的理想和人生意義,並有能力看到每一個誠懇的人生命裡的尊嚴。" - 彭明輝教授 | 彭明輝:教育的目標與人的價值 |
李開復(創新工場董事長,曾任職於Google、微軟和蘋果,2013年時代雜誌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的呼籲:【請放手吧!給父母的五個建議】 在這個時代,華人父母對孩子的“管控”是很危險的。我們都可以給孩子我們的建議和分析,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必須逐漸放手。提供五個建議,請參考: 1)請不要讓孩子去完成你沒有完成的夢想。孩子有自己的夢想。 2)請不要讓孩子去從事你判斷是未來熱門的行業。問問自己:十年前,你預測出今天熱門的行業嗎?(移動軟體工程師、數據科學家、生物和奈米工程師等?) 3)請不要讓孩子去報考他不喜歡或不擅長的科系。在競爭白熱化的未來,從事自己不喜歡或不擅長的工作,必然會被淘汰的。要發揮自己的熱情和獨特能力,才能具有競爭力。 4)請不要讓孩子只追求“安穩”。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時代,“追求安穩” 反而是最危險的做法,因為很多“安穩”的工作都是重複性大的,因此也是最容易被機器取代的。在這個時代,孩子最需要的是強大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 5)請不要要求孩子“乖”、“聽話”。唯唯諾諾,不能獨立思考的年輕人是沒有競爭力的。有自己的想法,勇於挑戰權威的年輕人更能夠脫穎而出。 | 請放手吧! 李開復給父母的五個建議 |
每次考試都考100分比較重要? 還是了解自己(優勢智能、興趣、能力、夢想)比較重要? 如果學校成績第一名,最後卻就讀不喜歡、不適合自己的科系,從事不擅長、沒熱情的工作,對未來人生沒有夢想;這難道是家長和孩子努力期盼的結果? 顏擇雅女士在 "會念書小孩的難題" 一文指出:" ...在大家心目中,會念書的小孩最不需要擔心。大家卻都忽略一點:小孩如果很會念書,往往怎麼沒興趣的學科都很會念,因此反而比一般人更容易浪費時間去專攻不適才不適性的學科。他們總能輕易念到畢業,然後在畢業後付出職業與志趣不合的終身代價。例如明明怕見血,也討厭腐味藥味,卻去學醫,只因為醫學系分數最高。...會念書小孩看似選擇最多,卻可能比別人更需要做出生涯選擇,偏偏會念書這種天賦又最會害人錯過選擇的黃金時間。這個殘忍事實,是所有會念書的小孩及其父母都應該警惕的。" 比起分數成績,家長和老師幫助孩子探索及了解自己的優勢智能、興趣、能力、夢想,更是學習過程中影響一生的關鍵! | 顏擇雅:會念書小孩的難題 |
兒福聯盟調查國中生的心聲,課業是最大的煩惱,其中高達60.3%的學生覺得自己成績不好(且有實際成績好的學生選填此項),54.9%的學生對讀書不感興趣。 孩子的煩惱,顯現對自己沒自信、對學習沒興趣。這不僅影響孩子個人的成長,更影響國家社會的發展。 幫助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中探索自己的天賦、興趣、能力、夢想,發現學習的樂趣和人生的意義,培養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貢獻社會的良善公民,實在是刻不容緩! | 少年生活煩惱狀況調查報告(2013年) |
前史丹佛大學學院院長Julie Lythcott-Haim,多年協助大學生的經驗,期許年輕學子應學習具備的技能: 1.要懂怎麼與陌生人交談 2.要了解自己所待校園、求職城市以及留學地區的環境 3.要能規劃課業進度、工作時程以及截止日 4.要懂得留時間幫忙處理家務 5.要會處理人際問題 6.要能了解課業、工作、日常事務、競賽乃至師長和老闆都有挑戰性存在 7.要懂得賺錢和管錢 8.要敢勇於冒險 | 18歲的生存技能 |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思維、腦科學與教育」(Mind, Brain, and Education Program)研究的負責人陶德.羅斯(Todd Rose),跟「個人科學實驗室」(Laboratory for the Science of Individuality)的腦神經科學家歐格斯(Ogi Ogas)的研究發現: 黑馬共同的特質不是個性、或是受什麼樣的訓練讓他們異軍突起,而是找到讓他們充滿鬥志的領域,受到成就感的驅使,持續的努力與突破,終於讓人看到他們在下功夫的領域登峰造極。 黑馬們重視的,是完成喜歡、想要做的事情的「成就感」,而不是別人給予的評價與成績。陶德分析,「傳統的成功」最大的問題,就是被定義為「比別人好」。互相比較並不總是不好,但結果卻讓人著重在有沒有比身邊、你知道的人好,而忽視真的完成了什麼。甚至,有時讓人以偏概全到以為只有成績最好的那個人有成就,其他人所做的都不足掛齒、一事無成。 但是黑馬們因為重視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所以能夠看到自己好的一面,甚至不斷追求自己還可以怎麼更好,成就最棒的自己。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與結果,就是黑馬不斷在讓自己更進步,而不是與人別人比較相對的成績。 | 哈佛大學:「黑馬」把熱情轉為成就感,挑戰更好的自己 |
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教授,今年女兒升大學,親身經歷的深切省思: “ 子女受父母的影響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小孩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或者是不清楚自己的興趣卻是很可惜的事情,照道理,父母的最重要工作之一,應當是發掘小孩的興趣,幫助小孩發揮天賦到極致。但是我們在子女成長過程中卻做得太少了,或者是做的方式不對,使得子女到了成年時還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理想,嚴重影響了子女的一生。” “ 我們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放任中小學仍舊停留在以學生考上好大學為唯一的教育目標。第二個錯誤就是讓大學延續高中的教學方式,重點在幫助學生獲得就業的技能,而非趁小孩大學畢業前能彌補高中教育的不足。第三個錯誤就是沒有在受限的客觀環境中(例如自己無力改變的中小學及大學教育環境),主觀地為子女創造發掘自己理想的環境。” “ 大學教育的目的在幫助學生建立理想,發覺人生的興趣,培養貢獻別人的熱情,當學生在思索人生目標時,就會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學習內涵,進而激發學習熱情。” “ 我們自己是子女最好的學習榜樣,如果我們自己也缺乏理想,不重視自己對別人的貢獻,如何期望小孩期許自己成為對人類有重大貢獻的偉大人物?” | 周行一:孩子填系迷惘,我們犯的三個錯誤 |
既使是一個小點子,都可能改變世界。 每天幫助別人,一個幫一個,把愛傳出去,你我都可以改變世界。 "Think of an idea to change our world, and put it into ACTION!" --- 讓愛傳出去 Pay It Forward | 電影:讓愛傳出去 Pay It Forward |
相信你自己的優勢智能,找到你的目標和夢想, 認真學習、努力去做、越挫越勇、千錘百鍊, 你將會實現夢想、救國救民! | 電影:花木蘭 |
看看自己和其他兄弟姊妹,就知道:每個人的天賦、擅長、興趣都不一樣! 我們每位家長和老師,都可以藉各種機會(家裡、在外或學校)引導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釣竿(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優弱),學習及運用適合的釣魚方法(包含學習、解決問題、做人做事、工作及生涯發展等),讓孩子能夠獨立面對未來各種挑戰和機會,不必擔心沒魚吃。 | 自學教父陳怡光:我希望我的小孩是蟑螂 |
看得出來,出題的姊姊、作答的弟弟,各自運用甚麼智能?模擬了哪些角色(或工作、職業),鍛鍊那些能力?又為對方或他人提供了甚麼幫助呢? 讓孩子們發揮優勢智能和所學,互相分享、遊戲(如出題和作答),是很棒的複習和鍛鍊的學習方法喔。 姊姊和弟弟都給100個讚! | 數學考卷 |
美國總統歐巴馬 2009 開學演講:“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擅長的東西,每一個人都是有用之材。你們對自己的責任之一,就是發現自己的才能是什麼。這樣的機會就是教育所能提供的。” “Every single one of you has something that you're good at. Every single one of you has something to offer. And you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yourself to discover what that is. That's the opportunity an education can provide.” | 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in a National Address to America's Schoolchildren |
要順應變化,必須先了解自我。愈了解自己,復原力愈強。 復原力(resilience)是適應複雜變化的能力。三十多年來,朗.卡魯奇 Ron Carucci協助高階領導人因應重大變化,結果發現了四項策略,可以運用來打造復原力。這些建議源自於一項針對167位領導人的重要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復原力最強的領導人非常了解自己的強項、激勵因素(trigger)和信念。 非常了解自己的領導人,也就是清楚知道自己的技能和缺點、沮喪及核心原則的領導人,就比較可能維持應具備的復原力,以因應逆境和變化而仍茁壯成長。 | HBR哈佛商業評論:愈了解自己,復原力愈強 |
常常有媽媽問我們:「花了很多錢和時間,送孩子上各種才藝班,結果孩子學了一陣子就沒興趣,怎麼辦?」 站在一旁的孩子小聲地說:「我想學...,但是媽媽不答應。」 栽培孩子的方法,絕對不是上各種才藝班,每天行程排滿滿。這樣孩子會消化不良,結果就是沒興趣、沒成效,事倍功半。 栽培孩子的根本原則,還是因材施教 --- 聆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優勢智能、興趣和信心,適時給予學習所需的幫助和支持。 洪蘭說:「人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成功。」「當孩子告訴你時,你要能放手讓他去走。」 吳季剛,因為母親的了解和支持,得以投入所愛,繼而實現夢想,設計的晚禮服獲得美國總統夫人蜜雪兒.歐巴馬的賞識。 只要家長願意,透過和孩子多互動、多溝通、多觀察,輔以適當的方法(例如以多元智能測驗評量定期檢測及追蹤孩子在優勢智能、信心和興趣的變化,與老師討論學習狀況而不單以分數衡量等),就不會發生花8年時間和金錢卻還不知道孩子的興趣在哪裡的遺憾。 | 洪蘭:不必幫孩子找興趣,他自己會告訴你! |
常常考最後一名的來雄,上課時顯得興致缺缺,還好老師發現:他的成績雖然不好,卻有過人的繪畫天份!老師和同學給予來雄發揮繪畫才能(空間智能)的機會,不僅幫助來雄建立學習的自信及興趣,也讓孩子們學習欣賞並肯定他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千萬別因為成績表現而誤導甚至喪失栽培孩子的機會。 | 我的同學 來雄 |
從台大工管(放棄心中嚮往的政大廣告)到日本從事平面設計,終電女孩Rika說:「只要把夢想埋在心裡面,最後還是可以走到一樣的方向。」 | 夢想的力量這麼大!每天加班搭末班車回家...台灣女孩在日本從事平面設計 |
「...從實作、探究以及體驗相關職業內容,提早發現自己的優勢能力和興趣,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涯發展方向。...試過之後知道自己不喜歡或不適合某個職群,也是很好的體驗與學習。...」 以五峰國中為例,學校提供的多元職業試探管道: 1. 體驗職探中心課程;2. 寒暑假自辦「生涯探索營」;3. 結合校慶日辦技藝教育成果展;4. 社團活動;5. 家長日辦教育博覽會;6. 邀請家長及職場達人講座;7. 生涯特色課程。 | 職業試探及技藝教育 幫孩子找對未來的方向 |
教育,絕對不是塞知識、拚成績而已。 教育,需要每位老師對學生有更多的愛,包容每位學生的獨特性,給予學生各自的發展成長空間,探索自己與未來,培養考試考不出來的能力與態度! 教育,不應把某些學生侷限在狹隘的、考出來「資優教育」,而是應該將每位學生當成資優(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優勢)來培育。 彭明輝教授:"說了這麼多中小學生可以有的成長空間,也許你有機會可以體會到我為什麼對「資優教育」那麼痛心疾首:這根本是對資賦優異生的殘酷刑罰!一個小孩如果比同班同學聰明,學習速度快,這不正好給他一個良好的機會,可以輕鬆地對付完體制教育的基本要求後,有很多心力去探索人類更寬廣的各種精神活動領域,去培養他自己更寬廣的視野和胸襟嗎?但是,就只因為他的學習速度比別人快,所以他就朦朦懂懂地被家長和老師誘拐去念資優班,從而把他的心靈更緊密地封死在特定的狹隘角落裡,用更艱難的課程去綑綁他,讓他更加沒有機會用自己的方式看到更寬廣的世界。這樣的資優教育,目的是什麼?教育部要創造紀錄,用這些可憐的小孩來爭取民族自信心?學校要創造「教學績優」的表象,以便在這個無聊而荒唐的社會體制裡爭取辦學資源?家長拿小孩當工具,來滿足自己無止境的虛榮心?誰真的為這些可憐的小孩著想過?" 想想我們的孩子,想想他們的未來!從我們開始改變! | 彭明輝:國小教育可以比你想像的還寬闊 |
“梅伊的情況不是特例,許多選手充份利用運動獎學金帶來的就學機會,發展自己更多的專長。像是從職業美式足球田納西泰坦隊退休的安全衛羅利(Myron Rolle),上個月正式接到哈佛大學醫院的邀請,成為腦神經外科的實習醫生。羅利離開球場後回到學校,完成醫學院研究所的學位,他深知美式足球員腦部在比賽受到的傷害,也將繼續致力於此項研究。” | 方祖涵:誰說當運動員就不用念書? |
現在升學入學有許多途徑,無論是升高中職、升大學或研究所、遊學或留學,最重要的還是在: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擅長甚麼?喜歡甚麼?想成為甚麼樣的人?對自己有哪些期望或目標?希望養成的態度與氣度?需要學習哪些知識技能?累積哪些經驗與能力? 這些都需要不斷地探索和自我省思,進而在選擇高中或高職、選填大學科系志願、面對就業市場時,做出適合自己的評估、篩選和決定,邁向發揮優勢智能、擁有學習動機、實踐夢想、貢獻社會的成就人生。 一位人類學教授所寫"高中生你推甄了沒?"(其實也是許多大學教授的心聲),特別推薦給就讀國中、高中和大學的所有學生與家長。 | 高中生你推甄了沒? |
莊雅菁的奇蹟與勇敢! 14歲時一場火燒車,全身70%三度灼傷,昏迷兩個月,歷經3次截肢手術,醒來後發現自己臉部毀容、四肢剩右手、聽力剩3成。接下來要面對的是幾十次的手術和疼痛辛苦的重建之路。7年後,她不僅能自主生活、照顧生病的媽媽,還能寫書 “酷啦!我有一雙鋼鐵腳” 鼓舞更多人! 「當我接納自己的殘缺後才知道,我根本不需要與全世界比較,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就算生命帶著破碎與殘破,只要擁有樂觀、幽默與不放棄,也能散發出令人著迷的自信。原來不是只有貌美的女生,才能當偶像。」 「當你沮喪的時候,歡迎想起我的樣子、和我的故事,這樣的我都沒放棄了,你怎麼可以不堅持下去!!」 | 酷啦!我有一雙鋼鐵腳 |
被考試成績打趴了嗎? 不要因為考不好而否定自己,你擁有無限的可能! 有個孩子,兩個姊姊都讀北一女,自己成績不好,壓力大也沒自信。有一次數學考太差,考卷被老師丟到地上,撿考卷時以為自己會永遠趴在地上。還好國文老師願意給他機會和肯定,讓他拾起信心和希望,考上台北商專、清華大學,畢業後在電視台當製作人,拍了許多短片。 無論在台灣或世界,永遠需要各種人才。 從現在開始,找回自己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點燃學習動機和夢想,發揮自己的天賦優勢智能,永遠不嫌晚!我們很樂意幫助你! | 新聞:扛國教成敗 教師不能無動於衷 |
彭明輝教授發願寫這本書,要讓高中生知道自己的未來有多麼寬闊,讓學生找到生涯規劃與免除焦慮的要領,讓學生可以「用心學習,安心長大,歡喜做自己」。 職場的激烈競爭,「適性發展」更成為「以己之長,攻人之短」的上策。如果家長、老師和學生可以看見職場與人才的多元性,並且適切鼓勵、肯定學生的多元能力,就可以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比較友善而多元的學習環境,讓各種人都知道自己並非一無是處,不需要因為成績的迷思而放棄自己。 | 陪伴大孩子們找方向,解焦慮的一本新書:人生如果是一個( ),你想填入什麼? |
無論是小時候當學生、或是長大進入社會工作, 以自己的優勢智能為核心,一定能夠走出自己的天才成功路! " 因為每一個人,都有獨特之處。成功,不是去搶最炫、最出風頭的事;而是要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 杜拉克說:「知道自己的長處,就能找出自己擅長的工作方式。如果一直以自己不擅長的方式工作,就會落入成效不彰的情況。」 | 活用天賦的工作法:做你最擅長的,其他都交給別人! |
發揮優勢智能:啟發自己、相信自己、做你拿手的事...。擁有學習動機:不忘好奇心、看一本書、運動、少看電視...。勇敢實踐夢想:讓心指引你、面對恐懼、愛你的工作...。逐步貢獻社會:與家人朋友多相聚、幫助別人...。我們每天都可以有不同的快樂~ ^_^ | Be Happy 12種快樂 |
會抓老鼠的貓,才是好貓?不會抓老鼠的貓,會做什麼呢? 貓媽媽有四隻可愛的貓小孩,三隻都會抓老鼠,就是有一隻名叫塔塔的貓小孩怎麼學都學不會。大家想盡辦法,幫塔塔做了長長的鬍子,畫了威風的虎紋和做了一個大大的耳朵...,希望塔塔學會抓老鼠,但都沒有成功。 貓媽媽沒有勉強塔塔抓老鼠,因為貓媽媽知道:塔塔雖然不會抓老鼠,一定有他的天賦! 是的,塔塔發揮了他的天賦,同時也幫助了朋友,成為大家眼中有用又快樂的貓! 想知道塔塔的天賦?推薦閱讀:"不會抓老鼠的貓"。 | 不會抓老鼠的貓 |
瑞士教育之所以成功,是因為: "讓每個學生清楚自己知道未來要作什麼。" 教育系統 1. 有計畫的讓每個人從小找到自己未來方向。 2. 七年級開始,老師介紹安排參觀,了解各行各業。 3. 無論是當技職學徒或讀大學,對學生品質要求高。 4. 有諮詢專家協助年輕人找出適合自己性向的職業。 5. 透過提早訓練,讓每個人一進入社會,不會還有不知該找什麼工作的茫然感。 6. 只要有心學,永遠有再進修機會。 | 瑞士 讓每個人從小找到自己未來方向 |
經濟弱勢,不等於能力弱勢。千萬別因為環境而侷限自己! "對於她經歷的種種人生考驗,她坦然表示,「假如沒有那些經驗,我不可能這麼堅定和頑強。」她並說,「許多人都把境遇不佳作藉口應付自己,但我沒有那樣做。我覺得只要你肯嘗試,就能實現你的夢想」。 "---Dawn Loggins | 父母棄養少女獲哈佛錄取 |
葉丙成教授希望自己早點領悟,期許學生早點學到的必修課: 培養自學、拋棄標籤、勇敢嘗新、累積失敗、探索自我、豐富自己、結交好友及拓展格局。 | 臺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那些年,我最懊悔的事 |
[夢想領航之未來教育] 世界已經和以前不一樣,無論歐美或亞洲都開始翻轉教育! 吉思維從夢想領航開始,幫助每個人發揮優勢智能、擁有學習動機、實踐夢想、貢獻社會! | 翻轉教育:未來教育 Future Learning |
[夢想領航之為你加油] 25歲的香川真司,踢進世足盃球賽;你也有屬於你的舞台! 在實踐夢想的過程中,總會有挑戰、挫折和輸贏,更有數不盡的歡笑、淚水、責備和鼓勵,但因為自己的堅持與努力、家人的支持、朋友們的打氣、師長的期許,你我都能成為最棒的自己! 發揮你的天賦,躍上你的舞台,實踐你的夢想;我們為你加油! | 為你加油的人 |
[夢想領航之貢獻社會] 你知道嗎?現在全球有2700萬人(其中超過120萬人未成年)被當成商品販賣,遭受性剝削、勞力剝削、器官摘取等不人道的對待...。 索瑪莉.曼(Somaly Mam)就是人口販運受害者之一,幸運逃出的她說:「開設美容沙龍一直是我多年來的夢想,現在終於成真了。這間沙龍不只能提供訓練和經濟機會,也能讓顧客在接受美容服務之餘,了解更多關於人口販運相關議題,以及究竟如何對抗販運。」 你不僅可以幫助你自己,還能幫助更多人! | 美容沙龍 助柬女孩抗販運惡夢 |
[夢想領航之貢獻社會] 國際志工日,感謝在各個地方默默付出的每一位志工! 讓我們一起用行動讓世界更美好! | 12月5日國際志工日 |
[夢想領航之貢獻社會] "Education is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 which you can use to change the world." - Nelson Mandela | 紀念前南非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曼德拉 |
[夢想領航之實踐夢想] 一年前,夢想領航學員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智慧型手機提出許多具有附加價值的好點子,例如:可以防盜(指紋或聲音辨識)、防狼(電擊、噴霧)、可以太陽能充電、可以捲起來收藏、螢幕變大...等等。這麼棒的手機,真的很想擁有! 這一年來,學員發想的點子真的陸續上市,連昨天新聞都報導可防身的電擊手機殼。再次證明,孩子們的創意和夢想不是不可能!有了夢想、努力實踐,有一天就會成真! 讓孩子發揮優勢智能,跳出框架、創意無限、擁有夢想與讀書動力,就在吉思維夢想領航! | 夢想領航學員發揮多元智能的創新創意:智慧手機方案 |
[夢想領航之實踐夢想] Nkaitole快5歲了,小小年紀的他會幫忙照顧牛群,也期待長大後成為馬賽族戰士。然而,肯亞的孩子,每5人中就有1人因為缺水無法活過5歲。 有一群人,致力於幫助像Nkatitole一樣的孩子、解決肯亞水資源為職志。因為這群人的努力,讓Nkatitole實現他的夢想:踏上探險肯亞旅程、搭船、賽車、在國家體育館踢足球、贏過跑最快的人、像鳥一樣飛翔、洗泡泡浴、沙灘上奔跑、第一個吻... | 4 Year Olds Bucket List |
[夢想領航之實踐夢想] Time雜誌評選2013年25項最佳發明出爐~ 發揮你的多元智能聰明天賦, 你也能夠創新發明、解決問題、實踐夢想! | The 25 Best Inventions of the Year 2013 |
[夢想領航之實踐夢想] Tuma先生和太太兩個人,為了讓孩子的童年更溫馨、創意又有樂趣,捨棄常見的3C玩具和電視,每年親自動手佈置各種情境,讓"玩具總動員"在家中各個角落真實上演! 你有什麼夢想還放在心中呢?開始行動吧! | 恐龍玩具總動員 (Welcome to Dinovember) |
[夢想領航之適性發展] 人生30而立,70才開始。但是成家、立業、種種一切,不是時候到了就會自動發生。Meg Jay博士說:人生中80% 最具決定性的時刻發生於35歲前。但很多20歲世代以為還年輕、時間還很多,因此錯過了解自我並做出正確選擇的最佳時機。 從現在開始行動,你就能讓自己的未來不一樣! | Meg Jay:Why 30 is not the new 20 |
[夢想領航之適性發展] 台大師資培育中心王秀槐教授以「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大一新生調查資料,發現:高達三分之一的大一學生認為自己選擇的科系不符合原來的期望;更有四分之一想要轉系或轉學。 王秀槐教授表示,中學生一路忙著念書升學,根本沒有時間探索志向,以為「先考高分,才有學校念」,成績取向取代興趣。上了大學後,才發現填的志願和原本想要的不符;不然就是雙主修、輔系修一堆,大四念不完,再通通放棄,這都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結果。 王秀槐教授談及大學生志趣不合的問題,呼籲學生要擇其所愛,並建議正為選填志願煩惱的高中生,最好還是以興趣與和能力做為優先考量。 | 科系非所愛 1/3大一生後悔 |
[夢想領航之適性發展] 因為"生物科技"產業熱門,所以選擇就讀"生命科學"科系? 破除迷思正解一:熱門產業或熱門科系不一定適合你的興趣和能力。 破除迷思正解二:生物科技產業不只需要生命科學科系畢業的人才。 何大一博士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畢業且在生技領域傑出的人,很多都是來自工程、物理學門...還要「多元化的專才」包括醫學、化學、數學、生命科學、金融等...生技公司需要所有類型的人才,不僅研發一項,而是解決問題的人才。" | 專家觀點/何大一:多元化專才 生技創新之本 |
[夢想領航之適性發展] 兒福聯盟2014年台灣國中生未來志向調查報告:31.6%的國中生對未來生涯不清楚,24.9%國中生在選擇升學進路上與家長有意見衝突,58.9%學生以課業成績選擇升學進路。 兒福聯盟提出「W-I-S-H」的呼籲:Want渴望-協助孩子探索自我、Inspire啟發-學校適性輔導、Support支持-家長積極參與、Help幫助-幫助弱勢孩子。期望家長、學校以及教育單位一起協助孩子做出人生的第一個選擇,鼓勵孩子邁出自我人生的第一步。 | 2014年台灣國中生未來志向調查報告 |
[夢想領航之適性發展] 或許你就像是麥克、浩克或史瑞克? 你有自己的特色和能力, 更重要的是,"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一片天"! 輕鬆時間~七龍珠、星際大戰的綠色人名字是? | 人生每個階段 |
[夢想領航之適性發展] 您的孩子,除了到學校上課,其他時間在做甚麼呢? | 讓孩子尋找自我 |
[夢想領航之適性發展] 您曾感嘆高中時選錯組?大學時念錯科系?? 陳老師有感而發:"如果,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為受教者帶來思想的鬆綁、能力的解放;如果,受教育是個人發展的一種重要途徑,而發展即自由;那麼,當教育「成果」令受教者感到扼腕、失落,個人興趣與熱情找不到盡情噴發的軌道,這是否就是一種不充分的發展、一種受限的自由?" 其實,你我都可以突破限制,讓自己的興趣與熱情找到發光的舞台、領航人生的軌道! | 一堵打不破的牆?從高中女生程度落後談起 |
[夢想領航之適性發展] 教育部長蔣偉寧說:「不是你成績在前1%,就一定要進某個學校」,建議學生、家長,不要一直把成績放第一,興趣、能力、就近入學等因素,都應納入選校考量。 | 蔣偉寧:選校應打破落點迷思 |
[夢想領航之適性發展] 現在的高三生每逢1月就要學測,祝福每一位考生:通過接下來的每一關,順利就讀適合自己(感興趣、有能力、助圓夢)的學校科系! 拿到成績單後,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讀錯科系的懊悔發生在你身上!"...透過繁星計畫,我比一般學生取得了優先選校的機會,可惜的是,面對數以百計的大學科系我卻完全沒有頭緒,即便學校輔導室提供了多次的性向測驗,明白自己適合從事人文社會類別的工作,我卻不了解任何專業科目,最後我仍然進入一個自己不感興趣的科系。..." | 高中生的心聲 |
[夢想領航之適性發展] 許多家長都等到拿到成績單才開始思考孩子要選哪個學校、要填哪個科系,而忘記在之前幾年就應該開始探索孩子的興趣與夢想,結果,孩子隨便念了一個分數可以到的學校,浪費了許多力氣讀自己沒有興趣的書,變得得很痛苦。若是成績好的學生選錯科系可能忍耐更久,都已經工作多年才發現自己真的不喜歡。可不可以,多一點學習與發現自己的熱情,少一點分數與被強迫的排名? 畢業自建中、台大的謝宇程寫道: 「...我父母希望我讀三類,日後當醫生。我們吵了一架之後,三加一除以二,我讀了二類。...聯考完,得到不錯的成績,才開始認真想大學和未來的事情。我突然發現,我看完工程類的科系,看到它們的課程,我一點也不好奇,也不想當工程師,這下子才發現誤會大了。...因為對工商管理系的課程、商管財金類書籍、財經報章雜誌都打不起興致,我不希望自己日後的工作,又沒興趣又不擅長,於是我開始找第二把刷子。...申請雙修植物系...,那也不是我想要的,我發現自己再次誤會了。...我要在一個不喜歡、也不擅長的領域繼續待下去嗎?日後要和其他喜歡又擅長這個領域的人競爭,我有可能卓越出色嗎?最後我仍然選擇,要回到自己比較關切的領域,也就是社會和人的課題。於是我在大學畢業後,再學習政策領域,成為政策分析人員。」 | 在台灣,我們不太思考「什麼是該學的」,只在乎「什麼是會考的」 |
[夢想領航之學習動機] 張忠謀說,學生不應該為了進名校、拿學位、考好成績才讀書;這些是錯誤理由。 張忠謀24歲後反而更用功,因為他立志:要為興趣、將來的工作學習,有範圍、紀律、系統性的終身學習,培養好奇心、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並擁有一技之長! | 張忠謀:我的99%知識 24歲後所學 |
[夢想領航之優勢智能] 天才是 IQ180?考試第一名?不! 吉思維說: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才! 你的天才是什麼呢? | Genius is ... |
榮獲Super教師獎、任教於南投爽文國中的王政忠老師指出:「每個孩子都擁有多元智慧、都擁有優勢智能,看見優勢智能便是看見舞台,看見舞台便能激發學習的熱情。除了國英自數社,我們能不能在校園內創造更多的舞台?除了傳統的講述教學,我們能不能在課堂內創造更多舞台?老師及學校創造越多舞台,才能看見越多人才;學生看見舞台,才會相信自己是人才。 如果家長不甘不願「適」孩子的「性」、如果老師無心無力「揚」孩子的「才」,制度如何、志願序如何、作文比重如何、都不會是影響教育的最重要因素。」 | 王政忠:您的孩子「適性」、「揚才」了嗎? |
臺師大教育政策小組主張:發現自己的天賦!杜威曾說,最需要培養的態度,是不斷學習的渴望。教多教少不是重點,芬蘭教育成功的悖論之一就是教得越少,學得越多;新加坡2006年提出teach less learn more的教育政策,就是為了協助孩子主動學習,產生更紮實的理解,以及促進全人教育的均衡發展。我們主張透過「減量深入、聯結分化」:減少過度練習的時間與資料的覆誦,代之以深入理解不同學科的思考方式,建立知識與現實世界的聯結,探索個人興趣與培養的非認知能力(情感、社會適應性、人際溝通交往能力),協助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發現自己的天賦。 | 培育國家未來人才 臺師大12年國教新主張 |
蒐集整理數以萬計的真實故事,Dave Isay說:「找到你命中註定該做的事並實現它,將是你人生中最滿足最特別的經驗,持續地去追求它吧!」 關於「天職」: 天職會是三個條件的交集:你擅長做的事、讓你覺得被重視、相信所做的能幫助到別人。 天職可能來自不太好的經驗。 天職可能是需要勇氣甚至是讓人不愉快的。 天職可能來自別人的臨門一腳。 找到天職後只是開始。 天職和年紀無關。 天職不一定會帶來好收入。 | 天職:人生目標和工作熱情的源頭 |
學習,不為分數,而是為自己建構帶著走的能力! 包含:找資料和整理資料;知道如何團隊合作,建立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學會以客觀的角度看事情,並接納不同的意見,還能提供意見給別人;透過語言或文字(上台發表或寫作),準確表達自己的論點;找到專長和興趣,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麼... | 過來人告白:在台灣死背就能拿分 去美國才學會可帶走的能力 |
學測成績揭曉,很快就要交志願了,別忘了根據自己的優勢智能、興趣、能力、和夢想,選擇最適合你的大學和科系,邁向你的天才路(GeniusWay)! 想了解自己的優勢智能?想探索自己的夢想和升學方向? 找吉思維(GeniusWay)就對啦! | 選校系興趣第一 勿追熱門科系 |
擁有夢想,只是開始... 達成目標之前,必須投入、犧牲、付代價 達成目標之前,必經流汗、流淚、和血吞 達成目標之前,必需承受各種挫折和痛苦 達成目標,要勇敢堅持,每年每天不能停 ... 達成目標,要團隊合作,每個人都不能少 一切努力,終於贏得世界盃冠軍機會 得到冠軍,不是唯一目標更不是結束 達成目標,是實踐夢想的開始! | 景美拔河隊 |
[優勢智能X學習動機X實踐夢想X貢獻社會] 林孟欣,12歲時立志,16歲奪得競技疊杯世界錦標賽冠軍。她用自己最有熱情的興趣和最擅長的方式,克服困難、實踐自己的夢想,讓世界看見她和台灣。 林孟欣說:「不要覺得自己的夢想很困難,因為最可怕的不是夢想難以達成,而是你沒有夢想。...沒有任何人能決定你的人生要怎麼過,只有,你自己,才能開始改變你的人生。」 林孟欣在TED演講中,送給大家的禮物,是孩子們一一說出自己的夢想。看林孟欣和孩子們閃閃發光的眼神,這就是夢想的力量! | 林孟欣:「興趣」讓我在16歲得世界冠軍 |
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別人會的,你總學不來? 波波,出生在龐大美聲家族中,卻是唯一不會唱歌的 "異類"。 還好經歷挫折的波波發現他的強項不是唱歌,而是快樂腳。他不僅發揮了快樂腳,還幫助朋友和家族喔! | 電影:快樂腳 |
覺得現代社會越來越急功好利、短視近利? 史丹佛大學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研究發現,越來越多美國年輕人只有短期目標、甚至不想下定決心做任何事。威廉.戴蒙教授強調,引導孩子和年輕人從小建立長期的、清晰的生命目的感,才是人生成功、幸福、滿足的關鍵。 威廉.戴蒙認為有意義的生命目的,是符合: [ 自我探索 X 與他人連結服務他人 X 克服困難有深度喜悅 ] 如同吉思維一直提倡的觀念,並透過 LIGHT Program 夢想領航課程實際教導孩子的作法: [ 優勢智能 X 學習動機 X 實踐夢想 X 貢獻社會 ] 當我們開始引導孩子 - 了解自己,發揮天賦專長,擁有並實踐夢想和有意義的生命目的,我們與孩子也在改變社會、讓世界更美好! | The Path to Purpose (邁向目的之路:幫助孩子發現內心的召喚,踏上自己的英雄旅程)By William Damon |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除了背書、寫考卷,還能做什麼? 宋怡慧老師:"從學習基本知能中,找到自己的天賦,讓自己在未來的社會工作時能成為發光發熱的小太陽...把所學所能貢獻給這個社會,就是上學的意義。" 大江健三郎:"如果連大人都不信有美好的未來,卻要孩子們相信明天會更好,這無疑是不負責任;不過為了下一代,我們大人應該要提起勇氣,替下一代找尋新的思想之路。" | 從大江健三郎《為什麼孩子要上學》談學習的意義 |
讀書,當然不應該是為了考試。"每個人生來都是特別的" ,勇敢地找到自己喜歡做甚麼、想要做甚麼,一定會有值得努力、有所貢獻的人生方向! | 那一年我拚一件比讀書重要的事 |
Children See, Children Do. 在烏煙瘴氣、黑心瀰漫的時刻, 更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以良善行為形成正向力量, 成為孩子們的表率,讓生活更美好! | Children See, Children Do. |
Dare to Dream 放眼世界舞台 沸騰熱血,讓世界因你而發亮 面向世界,海闊天空勇敢追夢 【給年輕人的十個志氣提案】 一、改造社會前,先幫媽媽洗碗 二、敦親睦鄰,為寂寞的孩子說故事 三、熱血環島,不妨多背一公斤 四、蹲點NGO,奉獻時光累積專業 五、成為實習生,把自己當真 六、出國當志工,學習自找苦吃 七、鍵盤發功,宅女宅男拯救世界 八、資助計畫,來一趟有任務的旅行 九、短期交換,學習生活在他方 十、留學圓夢,追求生涯無限可能 | iDream追夢天下 |
GPA、GRE分數之外,更重要的是:帶動改變的特質與能力、以熱情驅動學習、思考與實作並重、懂得拓展和冒險、跨文化的搭橋人。 | 美國名校要的人才五特質 |
顯示 141 個項目